第667章牛(求五星好评,用爱发电谢谢大家)-《1949: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锣鼓家伙敲得震天响,几个由村积极分子组成的“宣传队”,正挨家挨户地动员,或者说是……催促。

    河东村的合作化运动,遇到了一个典型的“硬骨头”——中农孙满仓。

    孙家世代务农,孙满仓本人更是村里有名的庄稼把式,土改后家里还保留了十几亩好地,还拥有一头健壮的黄牛和一架大车,被划为“中农”。

    这头牛,是孙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,也是孙满仓半辈子心血的象征,被他视若性命。

    村支书王大壮,一个四十多岁、面色黝黑的汉子,正陪着县里下来的工作组组长孙志强,站在村口的高坡上,满意地看着这番“热火朝天”的景象。

    孙志强是青年干部,有热情,理论一套套的;

    王大壮是本地干部,了解情况,但也感到了上级的压力。

    “王支书,你看,”孙志强指着手里的花名册,“全村八成的贫农、下中农都积极入社了,这是主流,是大方向。

    可偏偏像孙满仓这样的几户中农,还在那里犹豫、观望,甚至抵触,这就是小农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在作祟啊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努力运用着自己学到的理论:“什么叫小农资本主义?

    就是他们满足于自己那点小家当,一头牛,几亩地,就想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,发家致富。

    他们看不到集体化的优越性,更不愿意放弃那点私有财产。

    这种思想不破除,合作社就永远有一道裂痕,富农、甚至被打倒的地主分子就会看我们的笑话,就会幻想资本主义复辟。”

    王大壮嘬着牙花子:“孙组长,道理是这么个道理。

    可孙满仓这老汉,不是坏人,就是太看重他那头牛。咱们是不是再耐心做做工作?”

    “耐心?王支书,”孙志强语气严肃起来,“对于这种典型、阻碍运动前进的‘绊脚石’,

    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,帮助他们‘过社会主义这一关’。

    孙志强戴着眼镜,充满干劲,也带着上级领导的权威。

    “王支书,你看,群众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,力量是无穷的嘛。

    我们平州县,绝不能拖全省合作化的后腿,必须争当先进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